赵司贡茶广泛分布在贵州省会城市贵阳的高原明珠——花溪区辖区下黔陶乡境内的赵司村、骑龙村、马场村,平均海拔1300米-1500米的山坡上,自清朝以来的古茶树在田边地坎随处可见, 连片的茶场有两千余亩。
赵司贡茶制作工艺
赵司贡茶制作工艺1
“赵司贡茶”顾名思义,因黔陶赵司村而得名,清康熙年间已有黔陶赵司茶种植加工的文字记载。赵司贡茶拥有深远的历史渊源,早在清朝康熙年间,黔陶就有赵司茶的种植、加工记载,自诞生之日起就与清朝康熙帝、雍正帝、著名诗人周渔璜联系在一起。
清康熙四十年,辛巳(1701年),时任翰林侍读学士的周渔璜曾将赵司茶献给康熙帝。一日早朝毕,康熙帝命文渊阁大学士陈廷敬传周桐野至御花园觐见。参见毕,康熙指宫女端上指茶,道:“爱卿可知此是何茶?”周桐野揭盖闻观品后,心中有数,道:“臣观此茶,闻之清香优雅,暗香远逸;品之醇和爽口齿颊留香,回味无穷。正是臣下家乡赵司茶。”康熙大喜,道:“卿果猜中能否介绍一二?”周桐野道:“臣生在那里长在那里,对此茶了解甚深:此茶管理便十分细致,每年须进行一耕二锄三赔四肥。头道春茶采摘讲究,须于清明至谷雨之间。清晨至茶山,若毛尖上有细小晶莹露珠,知是晴天,方能采摘。鲜叶须在室内堆放、堆放至午,方可在热锅内杀青揉捻,搓揉至条索状。再经烘烤、摊凉、微火炒干。外形均整不碎,如墨绿玉钩,废沸水稍停冲之,茶汤橙黄带绿。”康熙道:“卿果才华之人、博学广记。此茶朕饮得数天,十分钟爱。”
周桐野便借此机会,向康熙皇帝引荐赵司茶,康熙帝心知周桐野之意,也觉认同,便钦点赵司茶为贡茶,并赞曰:“品尝周公赵司茶,皇宫内外十里香。”从此,赵司茶名传天下,声名远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