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非物质文化遗产 > 非遗项目 > 民俗  > 详细页面

哈萨克族传统婚俗

来源:国家民委文宣司组织编写 2017年12月04日 阅读量:

  哈萨克族在辽阔的大草原上,时而定居时而游牧的生活中,一直沿袭着古老的婚俗。按习俗之约,同一部落近亲不能通婚,如果通婚必须超过七代人,联姻的人家也必须相隔七条河。哈萨克族的婚俗,从说亲到完婚要经过说亲、定亲、吉尔提斯、送彩礼、出嫁和迎亲。

  说亲,主角是父母或亲属,应属包办范畴;或者父母按儿子的意愿去说亲,有点自由恋爱的意思;或是男女互相认识有心意后,男方父母去说亲,自由相爱的成份更多了。不管哪种方式说亲,双方都满意后,就要订婚了。

  订婚,定婚仪礼在女方家举行。订婚当天,男方父母和近亲带上一匹马和其他一些礼品到女方家,女方家邀请亲戚朋友和邻居参与,宰羊款待。饭后女方家人给客人端上羊尾巴油、羊肝和酸奶搅拌而成的食物,女方家的妇女要亲自喂进客人嘴里,祝福客人生活如羊肝香,如羊尾巴油富。客人要高兴地接配合吃下,否则,女方家的妇女便偷偷地把的衣服用针线缝到坐毡上,皆大欢喜。之后,女方家的年轻男女把男方家的年轻客人诱至小河边,推到河里戏耍逗乐。如附近无河,事前在门前挖个坑灌满水,以坑代河,这叫“踏水礼”。客人走时,女方家赠送礼品。此后,按双方商定的聘礼,男方家要持续送聘礼。不久,要举行“吉尔提斯”仪式了。

  “吉尔提斯”仪式,即男方家展示聘礼。男方家请来亲朋邻里聚集一堂,把彩礼全部亮像,让大家客观赏、评论,若认为礼不足,亲朋邻里会真诚相助。聘礼展览过后,下一个仪程是送彩礼。

  送彩礼,未婚夫由一小伙陪同,父母及姑、舅、姨等近亲相伴,驮着彩礼前往未婚妻家。未婚夫未到家门时要下马,不可同众人进女方家门。女方家一年轻人接过未婚夫的坐骑,驮上彩礼,飞奔送回。未婚夫在女方妇女的陪同下来到家门口,女方的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年妇女向新郎身上撒喜糖,祝愿新郎幸福美满。随着开宴的欢笑声,弹唱冬不拉、对歌、跳舞也开始了。第二天女方选两三位有经验的妇女,打开彩礼,任人观赏、评论。如认为彩礼不齐全,还会向男方家提出补充彩礼的要求。这一天,未婚夫妇不能说话、接触,只能默默对视。晚上留宿时,未婚夫住在一顶小毡房里,夜深人静后,新娘由嫂子陪伴着来到未婚夫的毡房同房,未婚夫向嫂子赠以厚礼,答谢她成全之意。

  出嫁,隆重的出嫁仪式多在秋季举行。婚礼前天晚上,要举行青年男女对唱娱乐活动,歌词即兴编唱,不拘一格,包罗万象,对唱多通宵达旦。女方父母要女儿嫁妆放在一小毡房内,请一位有声望的老人为新娘致祝词,新娘和姑娘们围坐一起,用幔帐遮面庞。之后,新娘的亲密朋友用“萨仁”曲调对新娘唱歌,赞新娘之美,劝新娘不要悲伤。新娘坐在毡房帷幔后哭泣,这时,小伙子过来唱轻松愉快、风趣诙谐的《劝嫁歌》。站在门边听唱的老人们,双手搭胸,齐声祝福。第二天新娘要去婆家了,盖上头巾独坐着哭泣,并唱《告别歌》,倾吐对亲人和故土的留恋。唱完在伴娘和妇女们的簇拥和亲人们拥抱,挥泪告别,父母也向女儿唱送别歌。然后由哥哥或弟弟把她扶上马,不再哭唱,不多停留,也不可回头,直奔夫婿家门,意思是不要眷恋家乡,要一心一意跟随丈夫生活。新郎家早已准备了迎亲的准备。

  迎娶仪式,新娘被送进公婆家门时,有一个胳膊上系各色布、手持嫩树枝的人,唱起了《揭面纱》歌,揭开新娘面纱,向众人介绍,向新娘劝诫、忠告。新娘向公婆等行礼,向炉火内倒油燃火,在座的人祝福新婚夫妇幸福,争相观看并嬉逗新娘。新婚夫妇合饮一碗由毛拉念过经的圣水,老人给新娘倒茶祝福。接着,新娘坐在刚宰羊剥下的羊皮上,含有生育顺利之意,一盘羊肉端上来,新娘先请公公、婆婆、长辈品尝,屈膝施礼,之后才能吃肉、喝茶。吃喝完,开始了各种娱乐活动,阿肯们弹起冬不拉,一边为新人祝福,一边歌唱新生活,一直唱到第二天破晓。婚礼期间要举行赛马、叼羊、姑娘追、阿肯弹唱等活动,能持续热闹两三天。

  2011年6月,哈萨克族传统婚俗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申报,经国务批准,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迎接新娘

长辈向新娘送祝福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