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非物质文化遗产 > 非遗项目 > 民俗  > 详细页面

鄂温克驯鹿习俗

来源:国家民委文宣司组织编写 2017年12月04日 阅读量:

  鄂温克族人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黑龙江省讷河县和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地区。呼伦贝尔额尔古纳左旗北端,生长着优美挺拔的高大杨树,所以按鄂温克语称为“茂盛的杨树林”。由于地理和自然生态环境,这里生长着茂盛的驯鹿饲料石蕊和苔藓,适宜饲养驯鹿,为他们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据传说,鄂温克人饲养驯鹿的历史始于汉朝时期。传说那时有八个鄂温克人上山狩猎,捉回了六只鹿子,妇女和孩子们见它们不踢不咬、温顺可爱,便用树枝围起一个栅栏把它们饲养起来。后来发现它们并不远跑,而且在搬家时也不需要拴绑就能跟着主人迁徙,还能帮助驮运一些东西和乘骑代步,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诸多方便,驯鹿便成为他们不可缺少的生产工具。由于有了人的照料,驯鹿得到了茁壮成长,繁衍生殖的很快。如果,鄂温克人出猎打不到野兽,为了充饥和需要皮张,他们便杀几头驯鹿代替猎物,饲养驯鹿使鄂温克人得到了食物和衣着来源的保证。驯鹿惯于在泥沼、森林和雪地中行走,素有“森林之舟”之美誉。鄂温克人将人工饲养的驯鹿称“鄂伦”,驯鹿主食苔鲜和石蕊,有时也吃一些鲜嫩的树叶或蘑菇。驯鹿性温顺、易饲养、能驮运物品,驯鹿一般能驮运40公斤左右。驯鹿习惯群居,鄂温克人驯鹿每家至少有二十到三十,多则二三百只,每家无论饲养多少驯鹿,都会在鹿群中找一只纯白色的驯鹿作为“神鹿”。在鄂温克人眼中神鹿具有神灵,拥有神鹿的人家即拥有了幸福与平安。因此神鹿倍受人们的喜爱,不准骑用,死了要实行庄重的树葬。驯鹿是敖鲁古雅鄂温克人经济生活的主要来源。驯鹿全身的各个部位全都是宝;鹿茸、鹿胎、鹿血、鹿尾、鹿筋、鹿骨、鹿鞭、骨角是贵重的中药材,鹿皮可以制革或化学用品,鹿奶、鹿肉是筵席上的珍饯佳肴,鹿粪可以用作农田肥料。

  生活在这里的鄂温克人世代追随野生驯鹿生活在茂密的原始森林中,直到上世纪50年代,他们与外界很少接触,受外来文化的影响不是很大,从而成为我国最后一个狩猎部落,也是我国唯一一个饲养驯鹿的民族,充分体现了北方森林民族的纯朴,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思维方式和文化内涵。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编号:Ⅹ-91

类别:习俗

申报地区或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根河市

参考资料:国家民委文化宣传司组织编写《国家级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解》,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4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