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南部山区山高沟深,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发,大量人口面临严重的生计风险,长期处于贫困之中。为彻底解决缺乏基本生存条件地区人口的贫困问题,1983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制定“兴河套之利,济西海固之贫”的策略,分阶段动员宁夏南部山区的贫困群众迁移到自然环境相对较好、经济相对发达的宁夏中北部地区,进行开发性生产建设。移民搬迁后,在政府移民政策和外部环境的共同作用下,生计方式和生计策略也发生了正向变迁。但是,搬迁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移民原有的社会关系网络,削弱了移民的社会资源,导致移民生计方式的可持续发展陷入困境。
在此背景下,本文基于在宁夏回族自治区3个市5个县(区)的10个移民村(包括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木兰村、原隆村,西夏区镇北堡镇团结村、新华村;吴忠市红寺堡区大河乡大河村、红崖村,红寺堡镇梨花村、朝阳村;中卫市沙坡头区宣和镇兴海村,中宁县大战场镇杞海村)的804份调查问卷数据和访谈资料,以移民理论和可持续生计理论为指导,对移民社会关系网络的断裂和重构,以及移民社会资本和生计方式的变迁展开研究。
一、移民社会关系网络的断裂与重构
搬迁前,在脆弱性的整体背景下,移民从迁出区政府或相关部门获得的正式社会网络的有效支持非常有限,多数人更多是依靠以血缘、地缘为主的非正式社会网络来发展生计。在原居地,他们的非正式社会关系具有规模小、同质性高的特点,基于这样的社会关系网络,他们很难从中获得充足的社会资源,可选择的生计方式有限,生计策略也主要是纯农业型和农业主导型,维持基本温饱尚存在一定困难。在搬迁过程中,移民安置方式对移民社会关系网络造成的冲击程度和网络重构的难易程度有较大影响。在早期的生态移民工程中,来自不同迁出村落的移民被分散安插在迁入村落中,他们原有的社会关系网络遭到严重冲击;后期的生态移民采取“整村搬迁、整村安置”的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移民原有的社会关系网络,但仍难以避免的是,村民与迁出区村落外部的社会关系网络遭到了严重破坏。
搬迁后,移民被分散安置在不同的地理空间中,其社会交往难度增加,亲属关系淡化,原有互助性网络断裂。当移民在安置区无法顺利实现社会关系网络的重构和拓展时,他们往往难以有效利用安置区相对较好的生计发展资源,易于在一段时间内陷进贫困程度加深的境地。因此,移民需要基于社会关系网络的重构来获取足够的社会资源,选择合适的生计方式,形成多样化的生计策略。
移民的社会关系网络可以分为正式社会关系网络和非正式社会关系网络。正式社会关系网络是指移民与迁出区或迁入区政府等正式组织机构之间的关系网络。当迁出区政府与迁入区政府完成移民“移交”工作后,移民的正式社会关系网络发生了相应变动。根据笔者的实地调查,迁入区政府从多种途径促进移民经济发展,例如,向移民提供土地、住房及公共服务等资源,同时,以枸杞、中药材、葡萄、黄牛等为主要产业,并以“政府+企业+基地+农户”的形式构建起农业产业网络体系。移民可以从这些举措中获取必要的社会资源,而且获得这种社会资源的时间取决于迁出区政府和迁入区政府“移交”工作的进展程度。移民的非正式社会关系网络是指移民与迁入区其他移民或当地居民之间形成的社会关系,这种关系的构建和拓展与移民的日常生产生活需求密切相关。在新建成的移民村落里,在共同的经济社会生活中,随着接触和交流机会的增多,村民之间彼此变得熟络起来,基于共同语言、相似的风俗习惯和生活经历,移民逐渐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情感和知识,进而形成比较稳定的社会关系网络。调查发现,生产上的协作是增进彼此感情、拉近彼此关系的有效方式。特别是当通过生产协作能获得较高的经济回报时,获取经济利益的动机会促使移民强化与他人的社会关系,形成更加紧密的、相互依存的、既包含感情因素又包含功利性因素的社会关系网络。
二、移民社会关系网络发展
现状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在移民村,邻里关系是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尤其是移民刚迁入时,因为居住距离较近,邻里关系首先获得发展,邻里之间在生产生活中率先实现相互扶持。现阶段,移民的邻里关系发展较好,但多局限于一定居住范围内,更加广泛的交往关系尚未发展起来。目前,绝大多数移民村是回汉混居村,通过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民族政策宣传等工作,移民村回汉关系发展趋势向好,回汉移民间形成了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的良好氛围。但因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等差异,回汉移民间多限于浅层次的经济生活交往,深层次的文化交流还很有限。
搬迁前,部分移民依靠原居地社会关系网络和市场机会外出务工或经商;搬迁后,他们与原居地的经济联系被切断,如未能迅速建立起与迁入地社会和市场的联系,则会失去务工或经商机会,陷入生计贫困的风险也将显著增加。以移民外出务工为例,数据显示,目前,多数移民还是通过“自找渠道”外出务工,占被访移民的83.65%。少部分移民通过“亲戚介绍”外出务工,占被访移民的15.17%。地方政府和劳务公司在移民外出务工中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通过“政府或劳务公司组织”外出务工的,仅占被访移民的0.47%。目前移民以“自找渠道”外出务工为主,被调查者也反映了“自找渠道”外出务工存在的很多问题,如薪资水平低、安全无保障、工资被拖欠等。因此,被访移民中,有60.43%的人希望政府或劳务公司作为中介,帮助他们与用工单位对接,保障他们应该享有的权益。同时,仍有32.93%的被访移民认为“自找渠道”更加自由,也可以省去一些中介费用。还有6.64%的被访移民认为“亲戚介绍”的工作更加稳妥,而且在熟人关系网络中能够获得一些工作上的额外照顾。从这组数据可见,现阶段,在新的生活环境中,移民之间互帮互助的社会关系网络正处于重构和拓展的过程中,多数移民周围的亲朋或其他人同样缺乏就业信息和渠道,他们只能通过自身努力寻找工作。多数移民希望构建起与当地政府和劳务公司等组织的正式社会关系网络,以帮助其构建起与外部市场的联系,并保障其合法权益。
邻里关系所体现的基本是移民村内部的社会关系,而就业渠道更多体现的是移民与外界的社会联系。整体来看,宁夏实施易地扶贫搬迁以来,移民社会关系网络的重构过程尚未完成,主要表现在移民与村庄外部联系不够紧密、移民个人网络与外部经济网络相区隔等方面。
三、重构移民社会关系网络的路径选择
(一)强化移民村扶贫体系建设
首先,重视移民村整体建设,坚持将移民脱贫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特色小城镇建设相结合、与发展高效节水农业相结合、与移民就业创业相结合,从多个方面着力完善扶贫政策体系,使移民从中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第二,在移民安置地区,继续深入开展东西协作扶贫,借鉴闽宁对口协作扶贫的经验,借助中东部省份的发展优势,进行东西协作扶贫,构建包括联席推进机制、结对帮扶机制、产业带动机制、互学互助机制、社会参与机制等有效机制,拓展东西协作扶贫的空间,改善移民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培育贫困移民的自我发展能力。第三,积极引导中央定点扶贫单位、宁夏自治区内各单位与移民安置县/区签订帮扶计划,通过选派干部挂职、引进项目、投入资金、科技创新等措施,促进移民村基础设施、优势产业、教育卫生事业的发展,助力移民安置区打赢脱贫攻坚战。第四,充分发挥移民安置区的资源优势,制定相应的产业发展规划,通过土地使用、奖金奖励、减免税收等优惠政策,引导企业入驻移民安置区,将当地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通过发展产业促进移民脱贫致富。
(二)选拔经济能人带动产业发展
调查发现,移民村经济能人在转变移民生计方式、打破移民个人网络与外部经济网络的区隔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经济能人既有丰富的专业技能和市场经验,也与外部市场保持着密切联系,可以利用自身雄厚的社会资本来充当移民社会网络与外部经济网络连通的桥梁,促进移民生计方式转变,带动移民脱贫致富。同时,为选好用好移民村经济能人,需要进一步完善选人引人机制、培养教育机制和监督监察机制。首先,制定选人引人机制。借鉴甘肃、山东等省在经济能人选用方面的经验,实行“先给舞台,再给位子”“先当配角,再唱主角”“先挑担子,再给身份”三种选人模式,将经济能人吸纳进村两委班子,带领移民发展产业。其次,落实培养教育机制。重视对经济能人的党性教育,增强其廉政勤政意识,避免能力差、品德劣的经济能人进入村两委班子。再次,强化监督监察机制,保障移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防止经济能人的“公益冲动”变成“私益冲动”,出现违规利己的行为。同时,建立经济能人激励机制,将经济能人的扶贫责任和扶贫目标具体化,激励经济能人带动一定数量的建档立卡移民贫困户脱贫,并在实现扶贫目标后给予一定的奖金奖励。
(三)建立社区合作组织
有关研究表明:“富裕移民与贫困移民的社会网络在安置地社会结构中的不同‘嵌入’形态(富裕移民是‘完全嵌入’,贫困移民是‘零嵌入’),除了移民之间社会交往的差异性外,也与移民村庄内缺乏合作性网络特别是在生产方面的社区合作性网络相关。”因此,在推动移民与当地村民进行社会交往、融入当地社会的过程中,还要注重社区合作性网络的构建。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应充分依托优势资源,积极宣传《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等法律法规和各项惠民利民政策,提高移民对相关政策的知晓度,激发移民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热情,鼓励村党组织牵头领办或创办“支部控股+群众参股+贫困移民户持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不仅可以搭建起富裕移民户与贫困移民户之间的社会联系,还可以提供农产品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具有较强的经济互助性。可以结合各移民村的实际情况,通过村党组织成员带头入股、群众参股、贫困移民户入股、双联单位投入资金为村集体入股或为贫困移民户配股等措施,让贫困移民变成股民,建立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
【作者单位:北方民族大学民族学学院;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宁夏生态移民村落社会关系演进机制与重构策略研究”(17XJC850003)、宁夏回族自治区民族学“十三五”重点学科科研项目“宁夏生态移民区回汉民族关系重构机制与干预策略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来源:中国民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