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毛星 主编
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
书号:10109·1588(上) 10109·1589(中) 10109·1590(下)
版次:1983年7月第1版
内容简介: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编辑组编辑、毛星主编,全书分为上、中、下三册,共计160多万字。该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全面、系统地记述我国55个少数民族文学成果、文学概貌的介绍性的著作,其主要特点是全面性与介绍性。
本书的第一个特点是全面性。全书不但全面展示我国所有的少数民族的文学创作成就,又包含民间文学和作家文学两大部分,只有那些千百年来一直以口头形态从事文学创作的民族例外。总的来讲,55个少数民族的文学概述,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民间文学和作家文学均源远流长的少数民族,如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以藏族文学为例,共分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历史文学、传记文学、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短篇小说与长篇小说、民间戏剧、民歌、民间叙事诗与颂诗、作家诗歌、文学理论与修辞等单元。第二类,兼有民间文学和作家文学而以民间文学为主体的少数民族,如苗族、壮族、彝族、满族、傣族、白族、土家族、柯尔克孜族、纳西族、锡伯族。以彝族文学为例,共分神话、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抒情诗、民间叙事诗、民歌、谚语与谚语诗、当代文学等单元。第三类,不涉及作家文学的少数民族,如傈僳族、佤族、黎族、畲族、鄂伦春族、撒拉族、赫哲族、仡佬族、珞巴族、基诺族。以佤族文学为例,共分神话和传说、史诗和叙事诗、民歌、民间故事等单元。
本书的第二个特点是介绍性。这种介绍性绝不意味着降低全书的要求和水平, 这是一部介绍性的著作,不是历史,不是理论,不是批评,也不是评介,只抓了个“介”字。最精彩的短小的作品,列举全文,一般则介绍梗概,列举精彩的片断。因为限于当时的学术水平和认识水平,对各少数民族文学所作的分析、评论和考证,都难以尽如人意。而用展示文学宝藏的方式来介绍55个兄弟民族的文学成就,非常有说服力,并且不会过时。读者在这部书中,不仅可以了解到我国少数民族多姿多彩的民间文学,而且还可以了解到我国少数民族从古到今的作家文学。翻开这部著作,就仿佛步入一座内容丰富的大型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展览馆,五十多个少数民族的文学珍品陈列其间,琳琅满目,让参观者自己尽情地观览、鉴赏。通过这部著作,人们将能更具体地接触、感受、了解我国各少数民族绚丽多姿、光华四溢的文学创作成就。
目录
前言
第一编 天山南北与昆仑山地
第二编 青藏高原
第三编 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高原
第四编 黑水白山
第五编 从辽河口到海口
第六编 东南丘陵
第七编 贵州高原与湘西山地
第八编 金沙江流域与元江流域
第九编 澜沧江流域
第十编 怒江流域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分布略图
参考资料:
[1] 肖莉、祁连休.绚丽多姿、光华四溢的我国少数民族文学——大型著作《中国少数民族文学》问世[J].民族文学研究,1984(01):137-140.
[2] 祁连休.毛星同志与《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原载《岁月熔金》——文学研究50年记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