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贵州分库 > 贵阳非遗 > 非遗项目  > 详细页面

花溪苗绣传承人王启萍

来源: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2019年11月05日 阅读量:

  苗族,一个古老的迁徙民族。一支自称“mou”,他称“花苗”的支系在迁徙过程中定居在了如今的贵阳,形成了民族特有的生产生活方式。贵阳市花溪区,得天独厚的地理特征与人文环境,使得古老的苗族挑花工艺得以在这里保存和发展。

  王启萍,花溪区苗族挑花工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自幼跟随母亲学习刺绣挑花,从事这门手工艺已有40多年,掌握了几十种挑花针法,上百种刺绣纹样,培养了近百名学习苗绣的学生。

  王启萍,生于1950年8月,自幼生活在石板镇羊龙村,在母亲影响下,七八岁便开始学习刺绣,十二三岁参加生产队集体劳动时刺绣布片及针线总不离身,十七八岁后便有所创新,成为当地同龄人中的佼佼者,改革开放后(1984年)又拜贵阳市工艺美术研究所刺绣老师王朝珍为师。1987年—2005年在花溪区民族文工队,主要从事挑花工艺品出售,并开办培训班,教授队员100余人,其作品《苗姑》壁挂、背包《芦笙》、娃娃肚兜于2000年5月参加全省旅游纪念品评奖活动中均获三等奖。学生总数100余人。

  目前居住在贵阳市区,偶尔纺线、织布会回到湖潮老家的祖屋。

  苗族挑花,工艺精细,程序繁琐,布匹和染料都需亲自制作。

  从纺线织布到刺绣挑花,从单个针法到精致绣品。苗族的挑花工艺,于每一个苗族女子而言,是安身立命的本领,于国家而言,是璀璨的民族文化。从古至今,中国的手工艺人以自己的创造和坚守赋予民族文明以实体形态,证实着中华民族在精神原创和物质生产领域的浩然活力。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