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民族饮食 > 民族餐饮文化  > 详细页面

全国人大代表、兰州牛肉拉面行业协会会长马利民:美食在文化交流、脱贫攻坚中大有可为

来源:中国民族报 作者:王珍 发布时间:2019年04月26日 浏览量:

  

全国人大代表马利民   马利民供图

  “在跨文化交流中,饮食文化是最直接、最便利的一种沟通媒介,它不分国籍、不分民族、不分年龄,任何人通过味蕾,就可以实现不同文化间的沟通和交流。”全国人大代表、兰州牛肉拉面行业协会会长马利民,在谈及“一带一路”建设时,特别强调了饮食文化的重要作用。

  马利民从事餐饮行业40多年,见证了兰州牛肉面的起落沉浮。从百年前路边叫卖的“热锅子面”到今天的百亿产业,兰州牛肉面在规范化、规模化发展的过程中,积淀起深厚的面食文化。它以“汤镜者清,肉烂者香,面细者精”的独特风味,“一清(汤清)、二白(萝卜白)、三红(辣椒油红)、四绿(香菜、蒜苗绿)、五黄(面条黄亮)”的品相,被誉为“中华第一面”。

  改革开放以来,兰州牛肉面产业发展迅速,从数十家小店发展为足迹遍布 40 余个国家和地区、拥有 4 万余家店铺的大行业和营业收入超过 800 亿元的大市场。“如今,兰州牛肉面不仅是兰州市,也是甘肃省、甚至是全中国的一张饮食文化名片,并逐步走向世界。”马利民自豪地说。

  2017年,兰州在北京与意大利驻华使馆合作,成功举办了“当兰州牛肉面遇见意大利面”的城际文化对接活动,随后又在意大利罗马与意大利中国厨师协会合作,携手举办了“兰州牛肉面牵手意大利面”城际文化对接活动,以“面”为媒,促进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

  2018年国庆期间,一则兰州牛肉拉面的形象广告登上了美国时代广场的大屏幕。在30秒的视频中,兰州牛肉拉面第四代传人马文斌亮出了他的拉面绝活,不断翻飞的面条让人目不暇接,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是兰州牛肉拉面在上百年的传承中,首次走出国门展示自身形象。

  为了这则形象广告的诞生,兰州牛肉拉面行业协会做了大量策划工作,推动了作为兰州3个“百年文化遗产”(百年牛肉面、百年黄河铁桥、百年水车博览园)之一的牛肉面走向世界。

  “饮食说到底是一种文化,饮食与文化的有机结合才能让民族餐饮业永葆生机。”马利民说,在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大背景下,开拓和传播中华传统饮食文化,进行舌尖上的饮食文化交流,会让民族餐饮更有生命力、影响力和亲和力。

  如今,在兰州牛肉拉面行业协会的推动下,兰州牛肉面走出去的步伐越来越快。会员企业在40多个国家发展了160多个网点。不少外籍年轻人还纷纷到兰州拜师学手艺。

  2018年,甘肃省出台了《关于促进兰州牛肉拉面产业发展的意见》,将发展兰州牛肉拉面产业与脱贫攻坚、劳务输出相结合,为决胜全面小康提供有力支撑。同时,为树立兰州牛肉拉面品牌形象、提高兰州牛肉拉面馆(店)经营管理水平、推动拉面的产业化进程,兰州牛肉拉面行业协会也专门出台了《兰州牛肉拉面经营规范标准》,对店面标准、服务标准、操作标准、安全标准作了详细的规定。

  “一根纤细的面条,蕴含了精工细作的工匠精神,这是兰州牛肉拉面百年来经久不衰的重要秘诀。”马利民说。

  这次上会,马利民会上会下、话里话外,都离不开他挚爱的兰州牛肉拉面。他对民营企业的相关政策尤为关注。当听到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到,要“下大气力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让企业家安心搞经营、放心办企业”,他吃下了一颗“定心丸”。他希望在协会的带动下,拉面企业可以发挥更多的带动作用,承担更多社会责任。

  为助力脱贫攻坚,马利民今年带来“餐饮行业参与精准扶贫”的建议。他希望国家相关部门可以策划一批扶贫项目,组织餐饮企业深入贫困地区抱团参与扶贫,并从资金补助、银行贷款、税收优惠等方面着手,出台综合性的鼓励政策,提升餐饮企业参与精准扶贫的积极性。

  

  资料来源:中国民族报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