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民族经济 > 民族经济政策  > 详细页面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访中共临夏回族自治州委书记杨元忠

来源:中国民族报 作者:安宁宁 发布时间:2019年01月29日 浏览量:

临夏州着力推进控辍保学工作,用教育阻断代际贫困。图为和政县西关小学学生正在上课。

康乐县上湾乡马巴村苏瑞宗夫妇,依靠养殖业走上了致富路。

康乐县妇幼保健站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为载体,积极推进“健康扶贫”。

广河县三甲集镇康家村易地扶贫搬迁社区。

  临夏回族自治州是“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全域深度贫困是临夏的最大州情。党的十八大以来,临夏州委、州政府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以全面落实“一户一策”精准脱贫帮扶计划为着力点,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临夏州将如何啃下最难啃的“硬骨头”?怎样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积极性和内生动力?如何以团结促发展?围绕这些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临夏州委书记杨元忠。

  感恩奋进、真抓实干,临夏州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性成效

  记者:临夏州地处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区,是国家重点支持的“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所辖的7县1市均为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近年来,临夏州脱贫攻坚取得了哪些阶段性成效?

  杨元忠: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民族地区的发展特别是脱贫攻坚工作。

  2013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到临夏州东乡族自治县高山乡布楞沟村视察调研,作出了“把水引来、把路修通、把新农村建设好”的重要指示,这极大鼓舞了全州上下打好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和决心。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先后3次到临夏州蹲点调研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并主持召开会议审定甘肃省“两州一县”脱贫攻坚实施方案。

  2017年9月,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支持包括临夏州在内的“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加快脱贫步伐,这标志着临夏州脱贫攻坚工作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

  今年,党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对深度贫困地区今后3年的脱贫攻坚工作给予了政策支持、提出了明确要求。

  国家民委十分支持临夏州脱贫和发展工作。2015年,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民委制定出台了《关于支持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云南省傈僳族自治州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加快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若干意见》。2016年,临夏州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州”。

  这些都为我们打好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政策支持、带来了重大机遇、注入了强劲动力。

  近年来,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坚决贯彻党中央关于脱贫攻坚的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安排,感恩奋进、真抓实干,举全州之力推动脱贫攻坚各项任务扎实有效落实。全州贫困人口从2012年底的73.3万人减少到2017年底的26.01万人,贫困发生率从42.2%下降到14.66%。临夏市通过贫困县退出国家第三方评估验收,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脱贫攻坚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效。

  记者: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临夏州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

  杨元忠: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时提出的“贫困地区党委政府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脱贫攻坚上”重要指示精神,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坚持以脱贫攻坚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临夏州第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的“六抓”思路举措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抓脱贫攻坚一号工程”,其余的“五抓”与脱贫攻坚也有很大联系。比如,“抓项目引擎带动”是我们加快发展的重要途径,县域经济实力强了,就可以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实基础;“抓生态绿色发展”是我们推动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守住的底线,良好的生态环境可以带动旅游文化体育等富民产业加快发展,为脱贫攻坚提供动力支撑;“抓教育百年大计”是我们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也是临夏州长远发展的根本所在;“抓社会和谐稳定”是我们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为脱贫攻坚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抓党建根本保证”是确保各项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发展的遵循和指南。

  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在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的基础上,按照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防风险的工作要求,主要采取了以下几项举措:

  一是围绕扶持对象精准,做实做细建档立卡工作。及时比对、更新、更正贫困人口底数和基本情况,特别是针对一些地方户籍管理中存在的历史遗留问题,制定《户籍专项清理整顿工作方案》,部署开展户籍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对全州农村户口进行大普查,解决了一批有人无户、人户分离、一家多户以及死亡未销户、重复登记户、户籍项目差错等问题,以户籍管理精准,保障脱贫攻坚对象精准。

  二是围绕措施到户精准,在全省率先开展脱贫攻坚实施方案编制工作。临夏州自下而上、层层对接,全面掌握贫困人口贫困现状、致贫原因和脱贫需求,精心设计脱贫举措、项目清单和帮扶措施,编制完成《临夏州脱贫攻坚实施方案(2018—2020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并经国务院扶贫办审定同意、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实施。《实施方案》确定了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生态扶贫、兜底保障、贫困村整体提升等8个方面的攻坚举措,明确了31项到村到户项目,总投资约120亿元。

  今年以来,我们以“一户一策”为抓手,进一步细化到户的脱贫措施,为5.88万贫困户制定了“一户一策”精准脱贫计划,为7.12万脱贫户制定了“一户一策”巩固提升计划,并适时动态调整、充实完善计划内容。目前,《实施方案》和“一户一策”确定的年度目标任务正在加快推进。

  三是围绕产业扶贫,培育富民增收产业和支柱产业。临夏州研究制定《培育壮大特色农业产业助推脱贫攻坚实施意见》和《八大特色产业精准扶贫三年行动工作方案》,带动1.38万贫困户发展特色种植业、4.44万贫困户发展畜牧养殖业,开展贫困户劳务技能培训4.5万人次、就业培训3万人次,确保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至少有1人外出务工、稳定就业。

  针对贫困户缺乏发展产业资金问题,采取以奖代补方式,为贫困户提供户均2万元的产业发展资金。和政县“1+3+5”(通过积极引导和持续扶持,基本实现每个有劳动力的贫困户至少有1名固定务工人员,年存栏牛3头或羊、猪30只或鸡300只以上,种植中药材或油菜、玉米等5亩以上)、东乡县“155”(年初每户先期安排1万元产业扶持启动金,待达到协议确定的种植、养殖规模后,年底落实0.5万元以奖代补资金,脱贫次年再落实0.5万元持续稳定增收补助资金)等模式,得到了国务院督察组和甘肃省的肯定。

  针对贫困村集体经济薄弱问题,临夏州为所有贫困村每村注资50万元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力争实现每个贫困村至少有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到年底基本消除“空壳村”。

  我们既重视发展到户的富民增收产业,也注重发展拉动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结合农村“三变”改革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2015年开始,在全州范围内推广粮改饲工作,既提高了玉米种植效益,又解决了畜牧养殖饲草不足的问题,产生了重要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推动实现了旱作农业“第二次革命”,达到了“一子落而满盘活”的综合效应。2017年,全州共种植饲草玉米9.9万亩,对玉米秸秆进行全贮、青贮、黄贮或草粉加工达143.9万吨,玉米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74%。今年推广种植29.9万亩饲草玉米。有了丰富的饲草资源,我们在原有基础上加快畜牧产业发展,倡导人畜分离、规模养殖。去年新建规模养殖场88个,发展农民养殖专业合作社158个,带动1.7万贫困户增收。

  同时,临夏州从实际出发确定的旅游、食品和民族用品生产加工、劳务“三个百亿产业”,近年来保持了高速发展的良好态势,特别是旅游产业呈现井喷式增长。2017年,全州旅游接待人数达1586.1万人次,同比增长42.9%;旅游综合收入70.3亿元,增长46.3%。今年上半年,旅游接待人数达814.7万人,增长23.1%;旅游综合收入36.6亿元,增长30.3%。旅游产业已经成为辐射带动群众增收的重要渠道。

  四是围绕住房安全,开展专项行动。在2017年基本消除农村D级危房的基础上,今年委托甘肃省住建厅组织专业人员全面排查鉴定农村危房,共确定存量危房1.38万户,已开工9551户、占69.2%。

  五是围绕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2017年配齐了159个村的“两委”班子,今年专门制定下发《临夏州农村基层党组织整顿提升工作方案》,对全州所有行政村开展“拉网式”摸排,确定需要整顿提升的农村基层党组织,逐村建立问题清单和整顿台账,集中开展整顿提升工作,更好发挥村党支部在脱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

  六是围绕工作落实,进一步健全“市县抓落实、乡村扑下身子”的责任体系。全州分5个层面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既明确目标任务,又明确负面清单,以问责倒逼责任上肩、任务落实。完善落实地级干部联县包乡抓村制度,东乡县24个乡镇全部由州里的地级干部联系包抓;落实乡镇干部驻村包社制度,将乡镇80%的干部选派到村工作;接续选派贫困村第一书记649人、驻村帮扶工作队员2690人,对工作不在状态、作用发挥不好的相关人员及时进行调整并通报,真正把全州动员、精锐出战的要求落到实处。

  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记者:贫困群众既是脱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在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方面,临夏州采取了哪些举措?

  杨元忠:对此,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推广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两户见面会”的做法。就是让脱贫户以定期或不定期的形式与未脱贫户见面座谈,传授脱贫经验,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这一做法得到了中央领导的肯定,并在甘肃省推广。

  全面推行“村民知情大会”制度。就是村务怎么搞,包括贫困户精准识别、惠民政策精准落实等,都通过召开“村民知情大会”的形式,向群众进行公开,广泛征求意见,让老百姓说了算,有效激发了群众参与村级事务、投身脱贫攻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全面推行扶贫项目资金公示公告制度。临夏州制定出台了《扶贫资金项目公示公告办法》和《扶贫资金管理使用责任追究办法》,每一笔扶贫资金都进行公开,不公开就问责。

  部署开展“知恩感恩报恩”主题活动。引导群众移风易俗,摒弃高价彩礼、大操大办、互相攀比等陈规陋习,营造积极健康、文明向上的社会风气。临夏市“以德扶贫”、积石山县“三说三抓”等做法,有效提振了贫困户的致富信心。今年7月,甘肃省精神扶贫工程现场推进会在临夏州举行。我们将以这次现场推进会为契机,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推进精神扶贫的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安排,引导贫困群众以主人翁的姿态全身心投入脱贫攻坚主战场,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记者: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在教育扶贫方面,临夏州开展了哪些工作?

  杨元忠:针对临夏州教育发展比较落后的实际,我们确定了抓教育百年大计的思路举措。

  一方面,强力推进控辍保学工作。制定出台《加强控辍保学的意见》和《责任追究办法》,建立州县乡村四级“学长制”,家庭、社会齐动员,依法保学、综合施策,同步开展户籍管理、非法用工等专项整治行动。根据每一名劝返学生实际,采取随班就读解决一批、单独编班教育一批、职校集中培训一批等措施,确保学生留得住、学得好,努力让每一个家庭的孩子都能接受义务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截至目前,全州失辍学学生劝返率达97.9%。

  另一方面,积极推进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宿舍楼、教师周转房等项目建设。改善偏远山区办学条件,加大教师队伍培训力度,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从根本上夯实义务教育基础。

  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助力脱贫攻坚

  记者:2016年,临夏州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州”。在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助推脱贫攻坚方面,临夏州有哪些好的做法和经验?

  杨元忠:我们抢抓国家出台《关于支持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云南省傈僳族自治州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加快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若干意见》、临夏州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州”的重大机遇,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助力脱贫攻坚。

  一是全力推动意见精神落实。国家民委、甘肃省民委多次到临夏州督查调研,围绕贯彻落实意见精神、示范州创建、两个民族自治县小康社会建设、民族教育发展情况等问题开展工作,帮助解决实际困难。2017年,国家民委在临夏州召开四川省凉山州云南省怒江州甘肃省临夏州第三次联席会议,有力推动了政策项目的落实。

  二是不断加大少数民族发展资金争取力度。《临夏州“十三五”民族事业及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将保安族、撒拉族、土族聚居的154个行政村列入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其中积石山县整体纳入扶持范围。“十三五”以来,全州共争取少数民族发展资金38836万元、民族乡发展资金1200万元、少数民族文化事业专项补助资金1140万元。

  三是组织实施“出彩工程”。紧紧围绕“十三五”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脱贫攻坚任务,扎实组织实施“甘肃省少数民族劳务技能特色培训出彩工程”,着力培养花儿艺术、砖雕、木雕人才以及东乡语、保安族双语人才。截至目前,共开设培训班80期,完成各类培训1.2万人次。

  四是扎实推进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工作。争取项目资金1300万元,组织实施新农村建设、脱贫奔小康试点以及扶贫整村推进项目。截至目前,全州5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公路入户率、通电率、自来水入户率、新农合参保率均达100%,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增强“四个意识”,确保如期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

  记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间紧、任务重,临夏州如何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

  杨元忠:党中央脱贫攻坚的战略目标非常明确,制定的政策措施非常给力,各方面的措施和保障也完全到位。对我们基层党委、政府来说,关键是要增强“四个意识”,提高政治站位,拿出时不我待、只争朝夕、敢死拼命的精神,下足“绣花”功夫,对照《临夏州脱贫攻坚实施方案》和“一户一策”精准脱贫计划,一项一项抓落实,一件一件干到位,确保脱贫工作扎实、过程务实、结果真实,确保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与全省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老百姓满意、让党中央放心。

  

资料来源:中国民族报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