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民族工作 > 城市民族工作  > 详细页面

进城牧民安享幸福生活

来源:中国民族报 作者:牛锐 文/图 2018年11月26日 阅读量:

科右前旗安代舞艺术团以传承蒙古族传统舞蹈安代舞为己任,大家不仅自费赴库伦旗等地学习,还积极参加各种舞蹈比赛。据介绍,艺术团的每位成员都在儿女的支持下量身定制了五六套演出服,晚辈们都说“妈妈变漂亮了”“奶奶更美啦”。

贾力玛(左)脚上穿的绣花鞋是她40年前亲手缝制的。当时,市场经济不发达,牧民进城买双鞋不容易。如今,生活条件极大改善,贾力玛的绣花手艺也作为“非遗”得到了传承。她说:“一双绣花鞋,见证了40年幸福路。”

  2017年6月24日,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右前旗科尔沁镇兴科社区服务中心乐声悠扬。在“艺苑”活动室,身穿玫红色蒙古族服装的阿姨们在四胡伴奏声中,舞动手中的红绸,跳起了安代舞。

  “我是蒙古族,以前是牧民,现在进城生活,还参加了社区舞蹈团,天天锻炼。这么幸福的生活,能不高兴吗?”58岁的韩淑林扬起手中的红绸,笑靥如花。

  韩淑林所说的社区舞蹈团,全称是科右前旗安代舞艺术团。该团是在兴科社区居民陈淑琴等人的组织下成立的。“我们社区的居民中,有很多人是进城养老的蒙古族牧民。我发现大家都喜欢跳安代舞,就组织了这个艺术团。”该团团长陈淑琴说,刚开始团里只有几个人,后来人数逐渐增加到约110人。艺术团成员以老年人为主,最年轻的五十出头,最年长的年近八十。为了方便艺术团开展活动,社区新建了“艺苑”活动室供大家免费使用。

  在兴科社区服务中心,除了供大家愉悦身心的“艺苑”活动室、开放式图书室、乒乓球室等,还有社区居民共议社区工作的“居民议事之家”,以及便民中心、和解中心、爱心超市等。

  在宽敞明亮的老年人日照料中心,听着楼下传来的四胡声,70岁的贾力玛认真地做起了刺绣。萨日朗、牵牛花,还有草原上不知名的野花,栩栩如生地绽放在贾力玛的手下。贾力玛是位牧民,过去一直在草原上生活。如今,年纪大了,她就在兴科社区买了一套房安度晚年。

  “每天我都来社区服务中心,这里白天有人专门照顾老年人,还给我们提供饭菜和奶茶。我在这里和老姐妹们聊聊天,教年轻人做做刺绣,很开心。”贾力玛说,“我年轻时没过过这种日子,现在全补上了!”

  科右前旗统战部部长李建民介绍,兴科社区下辖11个住宅小区,生活着1.05万名居民,以进城牧民为主的少数民族居民占52%。近年来,兴科社区本着“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维护团结、促进和谐”的原则,开展便民利民精细服务,组织文化活动增进感情,开展居民议事破解社区管理难题,引领各族居民主动参与社区建设、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当好社区主人。

  据了解,近年来,兴安盟城镇社区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融入社区服务与管理,以“1个基层党组织、2个服务团队和n个社会组织”的服务管理模式,积极营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享的社区环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资料来源:中国民族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