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民族旅游 > 自然风光  > 详细页面

青藏高原

来源: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作者:李丽 2018年10月09日 阅读量:

  青藏高原是中国藏族人民世居之地。位于中国西南部。北以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为界,南以喜马拉雅山为屏,西有喀拉昆仑山与帕米尔高原相连,东有岷山、邛崃山与黄土高原、四川盆地相邻,东南以大凉山、横断山与云贵高原相接,包括西藏高原、青海高原、川西高原等三大部分。地处东经77°左右至104°左右,北纬27°左右至39°左右,是世界上最高、最大、最年轻的高原,面积约220多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青藏高原地域辽阔,地势高峻,以巍峨的雄姿屹立于地球之巅,素有“世界屋脊”之称。青藏高原是印度板块和古欧亚板块撞击而隆起的结果,形成于距今约10万年的晚更新世以前。高原外缘高山环抱,壁立千仞,雄伟高大的喜马拉雅山脉蜿蜒于南部边缘,是世界上最高、最年轻的山脉,海拔超过8000米以上的山峰就有11座,矗立于中尼边境上的珠穆朗玛峰高达8848.13米,是世界第一高峰。自南向北还有呈东西走向的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唐古拉山、昆仑山、祁连山、喀喇昆仑山等巨型山脉。山脉与山脉之间,分布着藏南谷地、藏东峡谷山地、川西高原、羌塘高原、青南高原、柴达木盆地等。藏南谷地中部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宜耕宜牧;高原地区是高寒荒漠地带,地势平缓,山峰与平地高差不大,其间夹杂许多盆地,为高原湖泊集中区域,湖泊周围水草丰茂,是优良的天然牧场。

梅里雪山(孟原供图)

  青藏高原水资源十分丰富,亚洲和中国一些著名的大江大河多发源于青藏高原,诸如:长江、黄河、澜沧江(下游为湄公河)、雅鲁藏布江(下游为布拉玛普德拉河)、怒江(下游为萨尔温江)、狮泉河(印度河的上源)、象泉河(苏特里杰河上源)等。流域面积大于1万平方公里的河流有20多条,大于2000平方公里的超过100条。青藏高原天高地寒、冰川、冻土广布。其冰川面积达3290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冰川总面积的2/3。这些冰川形成一座座大型天然固体水库,是高原上众多大江大河的主要源泉。青藏高原又是中国湖泊密集、盐湖广布的地区,大大小小约有2000多个,其中超过100平方公里的大湖约有60个,如中国最大的半咸水湖青海湖(湖面积为4635平方公里),中国最大的盐湖察尔汗盐湖(面积为5856平方公里),世界上最高的湖泊纳木错(湖面高程4718米,面积1940平方公里)等。湖泊周围水草丰美,草原宽广,养育着数以千万计的牛羊等家畜,还是众多的珍稀野生动物的乐园。盐湖中有丰富的钠盐、钾盐、镁盐、硼以及伴生的锂、钠、溴、碘等矿产,其蕴藏量均占全国首位。

  由于青藏高原地势高峻,空气稀薄,形成高寒缺氧、交通不便的高原特征,同时也为多样性物种的繁衍生息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已建成约100多个自然保护区,这不仅保护了许多濒危和珍贵稀有物种,而且为科学研究和旅游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可贵的场所。

  据考古发现,早在几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青藏高原就有了人类活动。山南河谷地带的藏族先民,在2000多年前就建立了部落奴隶制国家,揭开了青藏高原人类文明史的序幕。此后的千百年来,以藏族为主体的各民族人民世世代代守望着高原故土,辛勤耕耘,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业绩。

  青藏高原这块地球上的珍宝,除有丰富的水力资源,太阳能、风能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地热、石油及矿产资源外,旅游资源也十分丰富。旖旎的高原风光、独特的自然保护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绚丽的民族风情,无不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和科学工作者。随着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青藏高原多学科、多类别的旅游项目,诸如风光旅游、探险旅游、登山旅游、民族风情旅游、宗教文化旅游等等,必将获得更加蓬勃的发展。

  拉萨西藏自治区首府,是全区政治、经济、文化、交通、旅游以及宗教的中心。它坐落在雅鲁藏布江支流拉萨河北岸,海拔近3700米。由于地势和特殊的地理气候影响,日照时间较长(全年日照不少于3000小时),故又名“日光城”。拉萨藏语意为“圣地”、“福地”,由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于1300多年前所建。拉萨市自17世纪以后成为西藏的宗教中心,所以以宗教文化为特色的名胜古迹很多,主要有布达拉宫、罗布林卡、大昭寺、小昭寺、哲蚌寺、色拉寺、桑浦寺、帕邦卡遗址,药王山门孜康遗址、龙王潭、公主柳、唐蕃会盟碑、康熙碑和乾隆碑等等。拉萨地区郊县主要的名胜古迹还有:达孜县的甘丹寺、林周县的热振寺,堆龙德庆县的楚布寺,墨竹工卡县的止贡提寺和加玛明久林宫遗址,当雄县的羊八井地热田和纳木措湖等。

布达拉宫(孟原供图)

  今日高原古城,面貌焕然一新。工业已初具规模,已建起了水电厂、火电厂、水泥厂、农机厂、地毯厂、印刷厂、皮革厂、面粉厂、啤酒厂等300多家现代企业及市郊羊八井地热发电厂。文教卫生方面有西藏大学和农牧、工业、邮电、卫生、艺术等大中专院校。布达拉广场与布达拉宫遥遥相对,气势恢弘,蔚为壮观。宽阔的大道两旁,一座座现代化的建筑物将古城拉萨装点得更加妖娆多姿。拉萨,正以崭新的容貌迎接新世纪的到来。

  

资料来源:

  分卷主编丹珠昂奔,《中国民族百科全书(藏族、门巴族、珞巴族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中国出版集团,西安,2015年12月。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