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民族地区 > 发展成就  > 详细页面

自治县特别报道之十一:全力打好“五大攻坚战” 促进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来源:民族画报 作者:河池网 发布时间:2018年10月09日 浏览量:

  巴马瑶族自治县位于广西西北部,面积1971平方公里,辖10个乡镇,境内地形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属于集老、少、边、山、穷、库于一体的地区,是国家级贫困县,也是世界知名的长寿之乡。境内聚居着瑶、壮、汉等12个民族,总人口30.11万人,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82.4%,其中瑶族人口占17.46%。巴马先后荣获全国旅游标准化省级示范县、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中国县域旅游之星、中国十大富硒之乡等多项荣誉,被列入中国国际养生旅游目的地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首批创建名单,被国际自然医学会授予“国际健康养生圣地”称号。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巴马瑶族自治县县城全景

  近年来,巴马因地制宜、审时度势、科学谋划、超前定位,提出“五大攻坚战”,即2020年前实施完成精准脱贫攻坚战、全域旅游攻坚战、基础设施攻坚战、产业转型升级攻坚战、生态文明建设攻坚战“五大攻坚战”。全县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各乡镇、县直各单位积极推动相关工作,采取过硬措施,强力推进“五大攻坚战”,取得明显成效。

  扶贫产业精准化,致富路子多样化

  实现脱贫致富,必须有产业支撑,有收入来源。为此,巴马县因地制宜,结合县域特点,探索建立了“公司+基地+集体经济、农户”或者“专业合作社+基地+集体经济、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出台了产业脱贫优惠政策,加大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和农业创新力度,推进旅游扶贫、发展区域特色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等产业扶贫。

巴马特色农业经济全面提升,火麻、桑蚕等成为群众收入重要来源(黄大优  摄影)

巴马重点发展天然饮用水、长寿食品加工等特色工业。图为巴马铂泉矿泉水生产车间一角(梁绍恩  摄影)

  巴马镇设长村众庆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林美新介绍说,参与合作社的贫困户有40户,每户筹集5万元共200万元的小额信贷资金入股,这些贫困户每户每年可享受8%的入股分红,实现双赢。“这个月我领到工资3000元,去年年底时还领到分红款共计2000元。”巴马镇设长村村民、合作社成员林兰上满脸喜悦溢于言表。

  创新产业扶贫模式的同时,燕洞、那桃、甲篆、巴马、所略、百林等乡镇充分利用土地资源肥沃的优势,组织贫困群众大力种植火龙果、芒果、沃柑、葡萄等特色水果,在完成河池市“十大百万”扶贫产业工程目标任务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富硒稻米、巴马香猪等特色种植养殖产业。在资金和政策的推动下,黑木耳、火龙果等种植专业村屯,正逐步涌现。

巴马县富硒稻种植

工人在车间生产山茶油

  在招商引资方面,巴马县成功引进那澜湾公司、百宝乡公司、贝侬公司、小谷鸡公司、八百里公司等一批农业企业,带动了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与广西扬翔集团等12家企业就产业发展形成合作意向,通过引进龙头企业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创收脱贫。此外,借力自治区持续推进国旅区建设,重点在仁乡村、平林村、合乐村、龙洪村、交乐村等5个贫困村开展乡村旅游扶贫。

  易地搬迁全覆盖,群众生活有奔头

  对照“有住房保障、有安全饮水、有路通村屯、有电用、有基本公共服务”等脱贫摘帽标准,根据脱贫攻坚任务,巴马围绕房、水、电、路、网等工程,分批次分区域实施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攻坚战。

  2017年春节,甲篆镇罗桂得一家不花一分钱搬进兴仁易地搬迁安置点新家。路、水、电样样都通了,出行不再像以前一样困难。和罗桂得家一样搬进新家的,全县就有188户859人。其中,甲篆兴仁坡票安置点、所略百久安置点、凤凰乡新城镇安置点等每个安置点安置户超过40户。

2018年5月,巴马瑶族自治县举行易地扶贫搬迁入住仪式,来自西山、东山、所略等乡镇的62户贫困群众入住移民新城安置点(广西日报)

  巴马整合资金全面实施贫困村屯基础设施建设,极大改善了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每年安排每个乡镇100万元的乡镇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提升乡镇公共服务水平。按照贫困村脱贫摘帽标准,根据“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组织动员全部帮扶干部再次入户摸底核实,对各村的基础设施进行了全面排查摸底工作,建立村级项目库,实行动态销号管理,做好“春季攻势”相关工作。同时,组织专责小组相关人员对各乡镇上报的项目及有关基础设施问题进行实地核实。

积极投身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的巴马群众

巴马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民生持续改善,“十二五”期间,解决了11.71万人的饮水困难和饮水不安全问题。图为弄山水柜(梁绍恩  摄影)

  2017年,巴马共争取上级少数民族发展资金456万元,用于少数民族聚居区基础设施建设等产业发展方面。为保障计划落到实处,巴马还制定了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明确领导机构、工作任务、职责分工等,有力地保障了各项项目的实施。

  扶贫资金多渠道,惠民政策惠民生

  按照扶贫小额贷款政策的相关规定和要求,针对贫困村、贫困户金融知识缺失的现状,巴马通过召开宣传动员会、培训会、评议会及网络、微信、短信、电视台宣传等方式,将扶贫小额贷款政策传到全县的家家户户,营造良好的金融诚信氛围,有力促进了扶贫小额贷款工作的推进。

  家住燕洞镇同合村上龙安屯的罗玉良,听说贫困户无担保、无抵押可贷款到5万元,并且是3年内贴息,2016年7月,他通过帮扶干部搭桥,在当地贷了5万元,养起了羊。2017年,他羊圈里的羊已增加到80多只,并且还加入了合作社,销路不用愁,对脱贫致富充满了信心。

2016年10月,巴马首个金融扶贫示范点在西山合乐成立,标志着巴马县金融扶贫示范点正式启动运营,更体现了该县金融扶贫、金融服务已迈出实质性的步伐(巴马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门户网)

富裕起来的巴马群众笑逐颜开,欢度祝著节

  贫困户能脱贫致富源于惠民政策的支持。近年来,巴马通过发放扶贫小额信贷鼓励贫困户将小额信贷入股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实现双赢。整合涉农资金用于农业生产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易地扶贫搬迁等扶贫重点项目。通过贴息支持、融资担保、风险补偿等手段,鼓励金融机构增加金融供给,为扶贫项目增加资金来源。同时,完善扶贫项目和资金管理制度,出台《巴马瑶族自治县2017年统筹整合涉农资金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巴马瑶族自治县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管理办法》,确保资金安全高效运行。

  

资料来源:民族画报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