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民族研究 > 国外民族研究  > 详细页面

法国移民与国家认同部“立与废”的纠结

来源:中国民族报 作者:刘力达 2018年08月29日 阅读量:

2010年9月4日,法国民众在巴黎街头手举标语,抗议政府的安全政策以及大规模遣返罗姆人的举动。

  ■法国的民族问题主要有两种,一是世居民族问题,二是移民问题,而从问题复杂性、尖锐性和影响范围来看,后者则更为突出,特别是2005年的巴黎骚乱彻底掀开了法国移民问题的盖子,移民问题成为困扰法国社会的一大难题。

  ■2009年至2010年初,围绕“什么是法国人”的问题,法国社会展开广泛讨论,涉及国家认同、法兰西共和国价值观、民族主义、移民的社会融入、伊斯兰与法国等问题。对于这场大讨论的评价可谓毁誉参半。

  ■在反对者看来,这个机构的产生其实是种族主义和排外主义的幽灵在作祟,现任政府一意孤行,不仅是重蹈历史覆辙,同时也是潜在地将移民视为对自身民族国家的威胁,是国家民族主义的具体化。

  ■法国是典型的民族国家,其作为民族国家的诞生脱胎于法国大革命,而贯穿法国大革命始终的是强调民权的公民民族主义。法国大革命不仅树立了自由、平等、博爱的法兰西价值观,完成了由封建君主制到代议民主制的转变,伴随而生的还有法兰西民族主义。

  ■然而,民族主义并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在于,代议制往往会将民族主义的排斥性放大。对于移民而言,没有公民权意味着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即便有公民权,也可能由于选区人口的数量和结构、移民群体中难以出现强有力的精英等原因而未必能对选情产生足够的影响。

  2010年11月中旬,法国政府内阁改组,一些部门被合并、撤销和重组,其中,移民、整合、国家认同和共同发展部(下文简称“移民和国家认同部”)的撤销尤其引人关注。该部被撤消后,其原负责的移民事务并入内政、海外省、地方行政和移民部(下文简称“内政部”),部长贝松进入经济、财政和工业部主管工业、能源和数字经济事务,而内政部部长则由移民和国家认同部的首任部长奥尔特弗担任。

  法国的民族问题主要有两种,一是世居民族问题,二是移民问题,而从问题复杂性、尖锐性和影响范围来看,后者则更为突出,成为困扰法国社会的一大难题。曾任内政部长的萨科奇清楚地看到了这一点。他在2007年竞选总统时许下诺言,一旦当选,将建立一个专门负责管理移民和处理移民问题的部门。

  2007年5月16日,萨科奇走马上任,5月18日就成立了移民和国家认同部。这是法兰西第五共和国首个以移民命名、专门管理移民事务的政府部门。然而,该部成立仅三年半就寿终正寝,不禁让人大跌眼镜。这一立一废所反映出的法国社会深层次的问题就更加耐人寻味。

  移民与国家认同部的职责与功过

  法国政府对移民问题的处理原来分属三个不同的部门,但萨科奇认为,需要建立一个专门的部门,以强化组织、统一筹划、集中管理、提高效率。于是,移民与国家认同部应运而生。该部的职能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

  第一,管理和控制移民。通过打击非法移民提高合法移民的组织化。这基于三项原则:一是法国和任何其他国家一样有权选择接纳谁或不接纳谁;二是合法进入法国的外国人原则上与法国公民享有同等的经济与社会权利;三是除特殊人道主义情况外,任何处于非法状态的外国人,或自愿或在必要的时候通过强制手段遣返回原籍国。

  第二,鼓励整合。比如,对于第一次居住在法国以及打算长期居留法国的外国人,要求其学习增进国家认同的课程;国家有义务促进移民的社会融入和整合,包括改善合法移民住房、教育和工作等方面的状况。

  第三,共同发展。通过帮助移民输出国的国民提高其在本国的生活水平,主要是增强非洲年轻一代在非洲本土生活发展的信心,使其认识到移民并不是最佳的出路。

  移民与国家认同部是一个内部分工细致、组织完备的机构,设有移民司、难民司、战略司、国际事务与共同发展司、欧洲事务司、行政与财务司以及接纳、整合与公民权司等部门。

  移民与国家认同部在其总结报告中认为,在过去的3年多时间里,其在管理移民、巩固既有难民政策、落实新的整合政策、促进国家认同、推动共同发展等方面都作出了积极而卓有成效的努力。而其中有两项颇多争议的活动在笔者看来特别值得一提:

  一是主办法国认同大讨论。大讨论于2009年至2010年初举行,围绕“什么是法国人”的问题在法国社会上下展开广泛讨论,涉及国家认同、法兰西共和国价值观、民族主义、移民的社会融入、伊斯兰与法国等问题。对于这场大讨论的评价可谓毁誉参半。

  赞成的人觉得大讨论有助于强化法兰西的国家认同,而批评者则认为这场大讨论其实“是种族主义式的自由言论”,固化了族群矛盾和所谓的国家认同。的确,大讨论后期由于“言论自由”逐渐超脱政府控制的范围,不少言论不仅建设性有限,反而把法国社会内部的各种怨言都引向外来移民所带来的社会治安、社会负担和文化冲突,以及移民二代对法国主流社会的不满和疏离感以及被抛弃感等方面,使得各族群之间产生了微妙的紧张关系。

  二是积极促成新移民法在国民议会中通过。该法案于2010年10月以294票赞成、239票反对获得通过。新移民法一方面是对“差的”移民进一步收紧政策,比如,加入法国国籍10年以下,因谋杀或企图杀害行使公共权力人员(警察、宪兵、消防员等)未遂而被判刑的人将被剥夺法国国籍;惯偷或强行乞讨者,可以驱逐出境。另一方面,移民法对“好的”移民进一步放宽政策,比如,对在“公民责任、科学、经济、文化或体育领域”表现出色的外国人设立奖励措施,并在其申请法国国籍时加快处理入籍申请。执政党人民运动联盟认为,新的移民政策能更好地管理法国的移民事务,然而,反对党尤其是左翼力量却提出了严厉的批评。

  饱受争议的移民与国家认同部

  大体而言,对于移民与国家认同部的设计和建立,法国政府主要出于两个方面考虑:首先,单独成立一个处理移民问题的专门管理机构,可以凸显移民问题的重要性,表明政府对移民问题的重视和解决问题的决心。贝松明确指出:“法国是移民之地,如果不做共同的民族融合和国家认同的努力,就不可能成为一个国家(民族)”,因此,着力于移民问题,特别是移民的社会融入和国家认同事务,是法国作为民族国家持续、良好发展的必要之举;其次,此前,移民事务分属于几个不同的部门,多头管理不利于工作的开展,而建立专门的机构有利于行政上的集中和高效,更好地促进移民政策的贯彻落实,更有利于移民问题的管理和解决。

  但是,这样一个看似切合实际、设计合理的机构,从其筹划到建立,再到运行都伴随着各种批评和反对之声。例如:联合国反种族主义特别报告员蒂也纳认为,移民与国家认同部参与了“种族主义的普遍化”;8位法国国立移民历史博物馆的研究员在该部成立的那一天集体辞职以示抗议;此后,不断地有学者联名递交表示反对的请愿书,以及大大小小的民众游行等等。反对的理由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点:

  1.不论是从名称上、机构设置上还是从实际运行上看,移民与国家认同部的存在是把“移民”和“国家认同”捆绑在一起的。这种捆绑,一方面把移民当成问题,暗示移民存在国家认同的问题,这就很容易强化、固化对于移民的消极歧见;另一方面,作为抵制反犹主义、种族主义和排外主义的民主国家,不应扮演给出“国家认同”标准答案的角色,而且刻意强调国家认同是没有正当性的。

  2.从历史上看,移民与国家认同部与维希政府所建立的犹太人问题委员会有类似之嫌。二战期间,德国占领下的维希政府从建立犹太人问题委员会、出台反犹政策、进行犹太人人口普查,到围捕和驱逐犹太人,最终成为法西斯德国迫害和屠杀犹太人的帮凶。因此,法国民众认为,移民与国家认同部的建立有制度化种族主义之虞。

  3.就现实而言,移民与国家认同部的建立没有必要,因为原有的政府部门就足以履行相应的职能。移民问题包括出入境、入籍管理与社会融入两大方面,涉及移民管理,内政部就足以应对;至于民族整合,工作、就业和健康部也完全可以处理。

  总之,在反对者看来,这个机构的产生其实是种族主义和排外主义的幽灵在作祟,现任政府一意孤行,不仅是重蹈历史覆辙,同时也是潜在地将移民视为对自身民族国家的威胁,是国家民族主义的具体化。

  民族主义与代议制民主的困境

  事实上,移民与国家认同部作为一个独立的政府部门虽然被撤销了,但除了行政级别降低、一些科室稍有调整之外,其内设行政机构并没有大的变动,基本上被移入了内政。因为在内政部中设立了国际与欧洲事务、移民与整合两个司,其中移民与整合司设置了难民处、战略处、行政与财务处、欧洲事务处、国际事务与共同发展处、移民与接纳处、整合与公民权处。可见,移民与国家认同部的撤销只是取消名头,解散机构,政府对移民的管理和政策方向并没有实质的改变。

  一个正式的政府部门从建立到撤销只经历了短短三年半的时间,不禁发人深思。如果说当初的建立是民选政府为了选票而迎合选民,那么,现在名义上的撤销也同样是为了获得更多的民意支持,而继续运行其职能既是为了保持既有的支持,同时也是基于现实政策的需要。撤销移民与国家认同部,减少来自左翼知识分子和民众的批评;同时将原机构并入内政部,又在右翼阵营中不失分,尤其是不至于把右翼选民推向极右翼政党。移民和国家认同部的立与废表面上看只是机构的调整与整合,其背后的逻辑主线却是一以贯之的,那就是尽量照顾到不同观点和立场的选民,以获得最广泛的民意支持。

  法国是典型的民族国家,其作为民族国家的诞生脱胎于法国大革命,而贯穿法国大革命始终的是强调民权的公民民族主义。法国大革命不仅树立了自由、平等、博爱的法兰西价值观,完成了由封建君主制到代议民主制的转变,伴随而生的还有法兰西民族主义。

  无可否认,民族主义本身具有排斥“他者”的性质,其情感基础是对“民族”这个共同体的归属感,而归属感是建立在可以区别谁不属于共同体的基础之上的。因此,一方面,包括国家认同构建在内的国家构建过程是民族国家的核心标志和任务;另一方面,伴随着民族主义的国家构建往往潜在地包含着国家性的排斥或同化行为。从这个意义上说,民族国家对外来移民的选择性政策或许具有正当性。

  民族国家构建过程中的趋势有几种类型:同化主义、分裂主义、多元主义,以及文化自治与有限政治自治等。西欧民族国家构建大多走的是同化主义道路,而这种模式的选择其底色往往是民族主义。当外来移民不能很好地融入时,随之而来的一系列所谓的移民问题也就产生了:一面是惯于将社会问题推到移民头上的国民,一面是移民融入的进一步艰难和由此产生的不满。

  然而,民族主义并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在于,代议制往往会将民族主义的排斥性放大。对于移民而言,没有公民权意味着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即便有公民权,也可能由于选区人口的数量和结构、移民群体中难以出现强有力的精英等原因而未必能对选情产生足够的影响。少数族裔的选票在优势群体的主流意见中被淹没,前者往往是失语的一群,这也是半个多世纪前欧洲犹太移民曾面临的问题。这个问题正是民族国家语境下民族主义与代议制民主共同作用产生的困境。法国移民与国家认同部的立与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来源:中国民族报(2011年2月18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