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的6月碧波荡漾、骄阳似火。6月18日,第28届鄂伦春族篝火节晚会在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自治旗举行。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库图尔其广场人头攒动,人们穿上了节日盛装,迎来了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篝火节。
6月18日,第28届鄂伦春族篝火节晚会在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库图尔其广场举行
1991年鄂伦春自治旗旗委、旗政府确定6月18日为篝火节,现已举办了28届。每年的这一天,鄂伦春族人民都要点燃篝火,载歌载舞,欢庆自己的节日。鄂伦春族以“篝火”作为节日的表现形式,与他们祖辈游猎于茫茫林海,与大自然相处中与火相伴、视火如神的独特情感有关。
相关领导出席篝火晚会开幕式
第28届鄂伦春篝火节晚会以“森林记忆”为主题,在鄂伦春原生态民俗情景表演中拉开序幕。整场演出独具风情,由鄂伦春自治旗乌兰牧骑倾情演出。晚会由《春祭》《家园》《幸福》《希望》4个篇章组成,原生态的民歌演唱、“非遗”展示、舞蹈、民俗情景表演等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民歌表演《赞达仁》
鄂伦春族“非遗”展示表演
女子群舞《手套舞》
情景表演《鄂伦春婚礼》
晚会在歌舞《燃烧的梦想》中落下帷幕
晚会结束之后,呼伦贝尔市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姜宏,鄂伦春自治旗副书记、旗长何胜宝等领导共同点燃了神圣的主篝火。灿烂的烟花划破了寂静的夜空,升腾的篝火映红了人们的脸庞。伴随着欢快的鄂伦春民歌,身着节日盛装的鄂伦春族与来宾们围绕着熊熊篝火翩翩起舞……
人们围着篝火翩翩起舞
热闹的库图尔其广场上人山人海
鄂伦春自治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东北部,成立于1951年10月1日,是我国最早成立的少数民族自治旗。全旗面积59880平方公里(含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管辖的加格达奇、松岭两区面积18910平方公里),生活着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蒙古、汉等23个民族,总人口28万人(不含加松两区18万人口)。全旗辖8镇2乡,82个行政村、30个社区。
鄂伦春自治旗乌力楞景区鄂伦春族生活场景展示
鄂伦春族长期生活在我国北纬高寒地区,以狩猎、采集和捕鱼为主要生产生活方式,形成了独特的森林狩猎文化,表现在饮食起居、婚丧嫁娶、语言服饰、民具工艺、歌舞体育等诸多方面。“鄂伦春桦树皮制作技艺”“鄂伦春兽皮制作技艺”“鄂伦春赞达仁(民歌)”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遗产保护名录,“鄂伦春斜仁柱制作技艺”“鄂伦春民族篝火节”“鄂伦春族舞蹈——黑熊搏斗舞”“鄂伦春族剪纸”被列入内蒙古自治区级非物质遗产保护名录。
鄂伦春乌兰牧骑成立于1963年,该乌兰牧骑2016年新创作的原创民族歌舞诗剧《山岭上的人—鄂伦春》是鄂伦春自治旗最具影响力的文化名片之一
国家4A级景区鄂伦春自治旗布苏里北疆军事文化旅游区
风光秀美、资源富集、民俗独特的鄂伦春自治旗被冠以“鲜卑民族根祖地、北方民族发祥地”之美誉,是内蒙古全区旅游重点旗县。经过67年的发展,鄂伦春自治旗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快速发展。自治旗结合实际,推出五张文化名片(鄂伦春民族文化、拓跋鲜卑历史文化、森林生态文化、冰川遗迹地质文化、远古彩绘岩画),着力打造民族历史文化旅游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