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化是历史性和全球性生态问题,直接威胁国家生态安全,严重制约人类生存与发展,防治荒漠化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责任和义务。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是全球唯一的致力于推动世界荒漠化防治和绿色经济发展的大型国际论坛。自2007年发起创办以来,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每两年举办一届,已连续成功举办六届。2013年9月在纳米比亚召开的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组织第十一次缔约方大会上,中国创办的“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作为实现全球防治荒漠化公约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和平台被写入了大会报告。2014年2月,中国政府批准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为国家机制性大型涉外论坛。现在,论坛已经发展成为全球公认的交流防沙治沙技术和经验以及探索国际合作的重要平台。
作为推动实现联合国防治荒漠化零增长目标的民间机制,论坛将是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缔约方大会的重要补充平台。论坛采取PPP(政府+私营部门+民众的合作伙伴关系)的创新性灵活运作机制,由中国科学技术部、国家林业局、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联合国环境署和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组织秘书处联合主办;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协办;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和亿利公益基金会承办。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秘书处设在亿利公益基金会。论坛的永久性会址设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库布其沙漠,每两年举办一次。
论坛会址(图片来自百度百科)
第六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作为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组织第十三次缔约方会议(COP-13)的主要系列活动之一,于2017年7月28至30日召开。论坛围绕“绿色‘一带一路’,共享沙漠经济”这一主题,交流探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荒漠化防治与合作、沙漠生态科技创新、绿色金融创新与发展、沙漠治理与消除贫困等当前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重大问题。来自联合国和国际组织的官员、科技界、企业界、金融界以及媒体领域的国内外300多位著名人士应邀参加本届论坛。
作为国家机制性的大型涉外论坛,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始终围绕办成“展示中国生态文明的重要窗口,交流和推动全球荒漠化防治和绿色生态经济的重要平台,办成强化我国在国际舞台声音的渠道”这一长远发展目标而努力。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国家之一,荒漠化面积占国土面积三分之一。库布其沙漠是我国第七大沙漠,“库布其”为蒙古语,意思是弓上的弦,因为它处在黄河下像一根挂在黄河上的弦,因此得名。古称“库结沙”、“破讷沙”,亦作“普纳沙”。库布齐沙漠是距北京最近的沙漠。位于鄂尔多斯高原脊线的北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的杭锦旗、达拉特旗和准格尔旗的部分地区。总面积约1.86万平方公里(145万公顷),流动沙丘约占61%,长400公里,宽50公里,沙丘高10—60米,像一条黄龙横卧在鄂尔多斯高原北部,横跨内蒙古三旗。数千年来,库布其一直为干冷多风的气候所苦,也承受着历朝历代的过度垦牧与战火兵燹。400多年前,明末清初之际,这里环境恶劣、战乱不断,加之无节制、无约束的放垦开荒,大大加重了土地的荒漠化,大片的良田变成荒漠,朔方城也逐渐荒废,被人遗弃,繁华一时的胜景终究湮灭在了漫漫黄沙之中。最终,风沙肆虐,草原沉沦,风采与荣耀随之而逝,水草丰美的宝地退化为了“死亡之海”。
多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库布其沙漠地区探索的产业化治沙新思路,依靠科技进步,开发了沙漠旅游、沙漠生物医药、沙漠新能源等多种生态产业,走出了一条沙漠治理与新兴产业发展的新路子,仅在库布其沙漠就实现5000多平方公里绿化面积,控制荒漠化面积近10000多平方公里,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对全球荒漠化防治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
第五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会议(图片来自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官网)
资料来源:
[1]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论坛简介》
[2]百度百科:《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